Aug 29, 2018
退休後,想創作沒有用的東西
泰弘藝術 葉明福專訪
Aug 29, 2018

採訪當天我們的車拐進一個小小的巷子裡,很容易就發現葉老師的工作室,透明玻璃門裡面些微雜亂的空間,老師工作的身影就直接映入我們眼前。
葉明福老師 — 因為熱愛工藝,在高中時一股腦栽進了工藝世界,憑藉著對皮革的熱愛,靠著一口破日語到日本學成歸國,總是掛著笑容的臉與被時間擠壓的背影是他最大的特徵。

從工藝科學生到皮革老師

身為台灣皮革藝術家出國學習的先驅,葉老師的皮革之路走的與眾不同。
高中就讀工藝科的葉老師在家中經濟條件的選擇下,以原料最為便宜的陶藝當作主修,一直到了高工畢業之後在等兵單的那段時間,學姊給了葉老師一個皮革的工作機會,才讓葉老師真正認識到皮革這項工藝,在過程中學姊用以工代訓的方法來教導葉老師。

「我想學姊就是我人生中第一個貴人。」葉老師笑著說,

後來在學姊的推薦之下到台北向森田淑子老師學習更精進的皮革工藝的工法,在那段時間每個禮拜五下了班就坐夜車到台北趕上課,台北下了課就再搭夜車回台南準備上班,整整維持了大約三個月,整個課程上完之後在學姊的引導之下,葉老師成為了真正的皮革老師。

一見鐘情的師徒情誼

在學姊公司工作的時候,看到了學姊從日本帶回來的日本革工藝展期刊,

「這就是我要的東西啊!」葉老師開心地說道,

彷彿過去那個第一次看到期刊的年輕人又出現在大家面前,對於矢澤十四一老師的用技感到大開眼界,心心念念就是想著如何才能學習到這樣的藝術。
三年後,退伍之後葉老師開始努力的工作、存錢,為的就是飛去日本向矢澤老師學習。
過程中只學了一期的日語便大膽的啟程,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除了硬著頭皮拉著自己在日本留學的同學陪上課,也練就了與矢澤老師獨特的溝通方式,

「我跟老師的溝通方式就是互相拿著辭典翻書溝通」語畢後葉老師也忍不住笑了出來。

「拼命賺錢十一個月,然後去日本一個月一次花完」

「我在課堂上常跟學生說我是在台灣拼命賺錢11個月,然後去日本一個月就花光一年的積蓄」
葉老師一邊搖頭一邊笑著說,

那段辛苦的旅日時光,現在回憶起來也是讓自己敬佩。毛頭小子什麼積蓄也沒有,到後來要婚禮都是靠父母資助才有辦法舉辦,不過也因為當時的堅持與執著,才能從矢澤老師身上學習到自己所要的。
矢澤老師教予的不僅僅是手縫、植物染、蠟染這些技術層面,而是讓葉明福老師深深地瞭解了身為一個工藝家應該要讓設計作品賦予實用性,

「當年矢澤老師腰際上總掛著一個雙層的眼鏡盒,有一天我忍不住問老師那是要做什麼的,他打開給我看上層是一個放高血壓藥的小盒子,下層則是老花眼鏡。這時候我才明白設計不光是設計,生活細節都能成為作品的發想。」
 

像是我腰上這個鑰匙圈,當時我停好車從後照鏡看到映在後面大樓的一道光影,這個鑰匙圈就誕生了」

驚鴻一瞥帶來的靈感也是稍縱即逝

葉老師從矢澤老師身上學習到的精神,一直體現到現在。
仔細觀察生活每一個細節即便在獨處時腦袋也沒有寂靜的一刻,在被問起如何尋找創作靈感時,也是告訴學生們說,多看、多聽、多觀察,從身邊的事物便能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靈感。

在生活中處處留心,葉明福老師因而創作了很多相關的作品,
不論是看到大樓上的光影而做的鑰匙包、聽見學生說沒有看到烏龜造型的皮件,或是看完三星堆展覽發想的擺飾、收納兩用的盒子,
我們看見了葉老師在皮革工藝上,身為職人的心思,讓設計不僅僅是設計,更能完全的在生活中發揮功用。
 

「退休後,想創作沒有用的東西」

採訪到尾聲,葉老師語重心長的跟我們聊到關於興趣與工作結合的看法,分享了他一路的心路歷程,年輕時對於皮革除了想要做好之外,更想用力證明自己的實力給別人,
現在則是持續不斷的教學,除了是想把所學無私的分享給學生之外,更多的是想要跟年輕的學生交流、學習,希望能夠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

不過,對於興趣結合工作,葉老師坦言「壓力也是有的」
不論是在商品、銷售、通路等,關乎盈利方面的,對他而言都會是壓力的來源,其中的壓力可能是失去創作本身快樂的那份喜悅,最後的最後我們問到老師說再過幾年的規劃時,他直接地告訴我們「退休後,我只想創作沒有用的東西」

這沒有用的東西,在葉老師口中說的很灑脫,但其實我們知道比起設計有用的商品,更難的是創作那些“沒有用的”作品。

耐心不只是將成品完成,更是磨練自己

皮雕職人- 葉明福

推薦閱讀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