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創造一觸可及的感動!

細緻的使用者體驗,凸眼科技的真價值。
在一觸一點間構思,只為更加直覺一用。

為什麼要研究心理學?

你每天上班時,有注意過要經過幾道門嗎?

從我的住處到公司,需要經過兩道鐵門、一道木門、兩道玻璃自動門、一次旋轉門、兩次電梯。
… 縱使我經過了不下千次,如果不是要寫這篇文章,我大概根本不會去算。
就算細心去計算了,也花了我好幾分鐘去回想。

可是,其中一個大樓停車場的電梯,等待時居然沒有目前樓層顯示,讓人多少有些不確定感。
這點倒是令我第一天就印象深刻!
於是,我馬上問了同事,八成的人都有注意到這點。

「相較於好設計,不方便的設計更容易被人們察覺。」

為心不在焉的人設計

人的行為分為「意識性的活動」和「下意識的活動」。
其中,大腦大部分的運作都是下意識的,是隱性的、快速的、自動的,能控制擅長的行為。
只有高層次、反思性的過程,才是意識性的判斷。
就有如冰山的一角,你只能意識到一小部分的生活體驗。

可是,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公司在設計人機介面時,都很希望能喚起人們的主動意識。
大量的提示文字、大量的提醒訊息、華麗閃爍的動畫、多重步驟的操作... 都在不斷暗示使用者:「不注意到我,別想繼續進行下去...」
所以,我們在接受客戶的 UX 優化案中,最常聽到客戶對不良介面的抱怨就是:「聽提案時感覺很好,不過實際使用後,才發現格外地耗時、耗神。」

為專注的人服務並不難,但人們不可能永遠精神飽滿。
因此,我們為心不在焉的人設計,創造若有似無的使用者體驗。

無形的智慧

「好的設計是無形的。」
其實,不是真的無形,是透過下意識就能解決大部分的操作問題。

所以,我們經過好幾年的研究和改良,透過蒐集使用者習慣,盡量減少喚醒使用者的主動意識。
我們不只研究,更反覆進行可用性測試、A/B 測試、收集意見回饋,做為改良的依據。
甚至與行銷部門配合,分析流量與使用者行為數據,作為 UX 優化基準。

除了過往的經驗和測試驗證外,我們還需要透過認知心理學進行分析驗證。
推測多數人在流程進行中的直覺操作行為。
就是為了讓人以最少的注意力操作,且能在第一次使用就上手。

堅持直覺體驗的挑戰

由上述可知,堅持 易用性 ( Usability ),進而創造好的作品,需要跨部門的整合。
只有好的 UI、UX 設計師是不夠的,也需要優秀的技術、行銷和管理能力。
不過,如何能承受好幾年無利可圖的 UX 改良,直到轉虧為盈,這個時間通常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
除非真的不惜代價,且團隊都堅持職人的精神,才能在有限歲月,為人們創造無限體驗。
這真是一個挑戰。

透過經驗、對 UX 的熱忱、和持之以恆的研究,我相信這是可以做到的。

細緻的使用者體驗,突顯科技的真價值。
在一觸一點間構思,只為更加直覺易用。
— Yun Chou